外媒:俄乌完成新一轮换俘行动 各交换50名军人******
中新网1月9日电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8日,经过俄乌双方谈判,两国完成新一轮被俘人员交换行动,双方各交换50名士兵。
据报道,俄罗斯国防部称,“1月8日,作为谈判的结果,50名处于生命危险中的俄罗斯被俘军人将从乌克兰返回。”据悉,50名俄罗斯士兵将被空运到莫斯科进行医疗和心理康复。
同时,乌克兰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俄罗斯也已释放了50名乌克兰军人。
“又一次成功的战俘交换。50名乌克兰士兵回家了。”乌克兰总统办公室负责人安德烈·耶尔马克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写道。“我们必须把所有的士兵都带回家,我们正在做这件事,未完待续。”
耶尔马克还发布了获释的乌克兰士兵在坐车前手里拿着一袋袋食物的照片,以及一段士兵一起唱乌克兰国歌的视频。
据悉,俄罗斯此前提出的“36小时停火”已于8日宣告结束。
当旅游遇上“非遗”,玩出不一样的“文化味儿”(3)******
非遗旅游还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让拥有非遗资源的乡村地区走上致富道路。如陕西省充分发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资源优势,设立省级非遗工坊52家,为全省近5万名群众搭建起就业增收的非遗平台,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
不过,“非遗+旅游”模式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业内专家认为,“非遗+旅游”当前存在融合不够深入、参与性不强等问题,从各地发展情况看,同质化现象普遍,本地特色不够凸显、文化创意不足。未来,应如何探索非遗和旅游的融合路径?如何推进非遗旅游产品升级,更好地激发非遗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认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不能将非遗变成单纯的旅游表演,使其脱离民俗社会生活情境,以致破坏原生文化生态,商业化的简单模仿也容易造成同质化的问题,“非遗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切实保护旅游地的生活化文化特色,是旅游业持续发展之道。”
韩元军表示,推动非遗和旅游高质量深度融合,要发动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个人等多元力量参与进来,让“非遗+旅游”释放更多市场活力;要将更多时尚、科技、体育等元素融入非遗旅游开发中,提升非遗旅游的吸引力;推动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结合起来,通过非遗城市社区、非遗乡村作坊、非遗艺术馆等更多的空间主题创新,形成非遗旅游产业供给和空间供给的新体系。